水产养殖场病害防治简报(2017年第5期)
水产养殖病害防治
2017年第5期
bet365网站是多少养殖处 2017年6月19日
海南省5月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分析报告
5月份,我省养殖水体温度在26℃~31℃之间,平均水温为28℃,较上月升高0.5℃,且雷雨天气较多,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全省18个市县鱼类(4种)、甲壳类(2种)、贝类(3种)和藻类(1种)等10个养殖品种的病害情况如下:
一、病害情况分析
平均水温28℃,局部地区白天会高于30℃,适于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原生物繁殖,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
(一)鱼类病害发生情况
1.罗非鱼 对池塘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水温26-30℃。池塘养殖罗非鱼发生了5种病害:烂鳃病、链球菌病、车轮虫病、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病、烂尾病。寄生虫病多发生幼鱼阶段,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.09%;细菌性败血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.03%,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1.00%;烂尾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.2%,最高发病面积比例率4.00%,最高死亡率达到40%;链球菌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.66%,最高发病面积比例率10.26%,最高死亡率达到80%。
2.石斑鱼 对池塘和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水温29-30℃。石斑鱼发生了1种病害:细菌性肠炎病。细菌性肠炎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.10%,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28.00%,最高死亡率5.77%。主要发病区域为三亚石斑鱼养殖场。
3.卵形鲳鲹(金鲳鱼) 对网箱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平均水温26℃。卵形鲳鲹发生了溃疡病1种病害,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0.03%,最高发病面积比例为0.05%,最高死亡率为16.67%。主要发病区域为澄迈桥头和临高后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。
4.军曹鱼 对网箱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平均水温26℃。没有发生病害。
(二)甲壳类动物病害发生情况
1.南美白对虾 对池塘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水温26-27℃。南美白对虾养殖发生2种病害:固着类纤毛虫病和不明病因病。其中,固着类纤毛虫病最高死亡率为1.26%;不明病因病平均发病面积比例为32.34%,最高发病面积比例达到80.00%,最高死亡率为85.00%。
2、斑节对虾、日本对虾。对海水高位池养殖方式进行测报,没有病害发生。
3、青蟹。对海水池塘养殖方式进行测报,没有病害发生。
(三)贝藻类动物病害发生情况
1.方斑东风螺 对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水温28℃。主要病害类型为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。
2.麒麟菜 对海上筏式养殖方式进行监测,水温26℃。麒麟菜没有发生病害。
3.华贵栉孔扇贝、珍珠贝 海水筏式养殖方式进行测报,水温30℃,没有病害发生。
总之,5月份我省平均水温逐渐身高,局部区域水温高于30℃,养殖动物病害发生率和死亡率较4月均有所升高。
二、防治措施
进入5月份,养殖水温逐渐身高,局部地区达到30℃,水生动物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养殖应加强管理,做好预防工作。第一,达到商品鱼规格的养殖品种应尽快销售,一方面能尽快收回成本,降低养殖风险;另一方面,能有效降低养殖密度,防止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引发缺氧等危害。第二,淡水罗非鱼养殖过程中应禁止投喂畜禽类粪便,高温天气下,池塘应进行充分的人工增氧,减少饵料投喂量,定期投喂多糖多维、大蒜素等,提高鱼体免疫力;发现病鱼、死鱼应及时清除,防止疫情扩散。第三,对虾养殖过程中应加强水质监测,包括水温、pH、盐度、藻相以及营养盐变化。第四、池塘养殖海水鱼类应注意加强水体环境调节,多开增氧机,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,调节水质;网箱养殖海水鱼类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拌料投喂,提高鱼体免疫力,并及时清洗和更换网箱,保持箱体水流畅通,营造良好的水体环境,预防病害发生。
测报单位: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